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131211 資訊組織課後心得

心得

    這週上課,毛老師在一開始便檢查所有同學的賞課講義是否帶齊。帶筆記型電腦上課的同學不可以在上課期間藉由學校網路下載課堂教材,必須事先就先在載好,而帶著紙本教材的同學則是手上要有五份資料。有些同學不知道是無心亦或是故意的、少帶了幾分講義,而毛老師則借此機會告訴所有同學:輔大的文憑雖然在往後出社會後會有很好的競爭力,但是最重要的依然是自己必須有一顆上進的心。
    正式課程開始,本週介紹的是MARC,全名為: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因第一版出版後效果不佳,後修正為MARC II,台灣則是使用1966年的版本。
    除了介紹MACR之外,毛老師還給我們看了圖書館編目網頁裡的機讀模式,由密密麻麻的數字和英文組成,每四個位元代表了一個數字或是英文,雖然能解讀出來一定是很有成就感的是,但事實上對照著瞭解一絲實在是有些困難,還是交給機器處裡比較快。


筆記

    檢查講義:輔大文憑雖然不錯,但是重點是自己必須有上進的心。

    欄位式;MARC顯示:給機器看的(條列式)

*磁帶格式(ISO 2709)
   驗證單格式
   卡片格式(ISBD)(欄位式)

*MARC :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

第一版出版後效果不佳,而修正為MARC II,台灣則是使用1966年的版本(隔了七年)
1986年時,已有21個國家圖書館使用磁帶格式,而約有14種不同的規格。
1995年,來到了60個國家,一半用USMARC、四分之一用UNIMARC、其他四分之一採用

台灣中國圖書館學會於1980年成立「圖書館自動化作業委員會」,其目標有四,與本課堂相關為第一個:研訂中文機讀編目格式(Chinese MARC Format),作為國內外目錄作業之規範。

*1980年元月出版「中文機讀編目格式」第一版,而後七月出版第二版。
*1981年八月出版「中國機讀編目格式」。
*雖說以UNINARC為底稿,但實際上與UNIMARC相差甚多,與國際間的交流大有問題。

*台灣各大圖書館聯合組成「全國圖書資訊網路」。
   中國也有,但須寫信要密碼。

*ISO 2709:ISO Standard(為法文),最新版本為2008。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Format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非用於使用,而是作為格式與其他國家交換。

*此格式沒有所謂的分行,是以位元一個一個排列下去。
   ISO 646為一表格,以16近未來表示數字、字母、符號。(可在維基百科找到)

bit    8
byte 1024 = 2^10
kilo byte 
Mega
Giga
Tera
Peta
Lara
Zeta

A --> 65D 41H --> 0100 0001
A --> 10D 12D --> 0100 0001   1010 0000   0110 0001
                                    (A)             (10D)          (12D)

Aa  -->  2bytes

A (分行)
a     --> 4bytes

一開的00811指的是到%(終止符號)前共有811個bytes(記錄長度)
每一列為 80 bytes

欄號(000~999)
資料欄長度(0000~9999)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131204 資訊組織課後心得

    今天一上課、我們進行了和上禮拜一樣的事情:隨堂測驗,只是這一次並沒有立即收卷,而是公佈答案後,讓同學們帶回家將答案寫完整,下禮拜再做繳交的動作。
    測驗題目為:
  (1) 20105ISBD Review Group 的中國籍委員是誰? (2) 2010ISBD使用的資源 (3) 2010ISBD的目標 (4)何謂「正題名」? (5)何謂「著者敘述」?這五個題目。在上課教材中尋找答案,而課堂亦有請同學現場進行中文翻譯。
    而除了測驗之外,毛教授也為圖書館查詢介面的「Marc顯示」進行說明。根據Marc的要求,不同的項目前有規定的數字或字母符號,而數字的具體欄位元則是在《中國機讀編目格式的相容性》有確切的說明。

    除了上課內容外,毛教授亦再次修正了我們的上課態度:除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之外,課前預習、課後復習都是身為一位負責任的學生所應該要做到的。如果沒有,表示你尚未做好修這門課的準備,必須改進。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131127 資訊組織課後心得

    今天一上課,毛教授立即發了考試用紙,兩人用一張,回答「ISBD的主要目標為何」以及「委員會成立主要目標」。
    不可交談、不可影響同學,可以自己開教材尋找答案,接著時間到立即收卷,雖然毛教授已經有稍微延後點時間,但是還是有些人在教授說了「再不交就不收」的時間後才交,因而與教授起了些爭執。
    個人看法是、過了時間教授不收一定是有其原因,不管是真的寫得比較慢最後只是在寫名字,還是偷偷在抄寫他人的答案,都不可以有瓜田李下的動作,而規定也必須被遵守。
    而後的上課內容依然是《國際書目著錄標準總則》,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重點是著錄細目的順序以及標點符號不可變動。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在第一與第二著錄層次中,《中國編目規則第三版》總則裡提到的著錄細目順序與圖書中的細目順序是不一樣的,那到底該以哪一個為主?
    希望問題可以在往後幾堂課中得到解答。
    現所使用版本為2011,因找不到最新版本,即使用2010草稿版本。